仰之弥高——记太极拳大师李经梧
2002年9月7日,纪念李经梧大师诞辰90大会在北戴河召开,李经梧的弟子和再传弟子500多人济济一堂,缅怀先师。
太极拳,一项几乎是尽人皆知的有益运动。观摩太极名家的表演,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精湛的技艺,还可以体察出那里边蕴藉的恢弘壮阔的人格、气度之美。
1958年,在一次武术运动的大会上。作为特邀队来交流技艺的北京武术队一位年龄不足50岁,身材颀长的教练表演了陈式太极拳二路捶。他行拳走式轻灵沉着,舒卷自如,刚柔并济,缠绵弹抖,若称“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”,绝非虚誉。表演完毕,人们的掌声、喝彩声响成一片。这位功夫纯正的太极拳表演者是何人?他就是先今身轻体健、76岁高龄的太极名家李经梧。
暑往寒来 艺融四大家
与许多在名门学以上有所建树者一样,李经梧也是跋涉过漫长的学武之途,经受了异乎寻常的磨炼,才“阶及神明”,有所成就的。
1911年,李经梧出生在山东掖县挝西村的一个工匠之家。那时金瓯残破,民不聊生。由于家贫,李经梧只念了几年书,便在14岁上去“闯关东”到哈尔滨当学徒。因生活清苦,体质孱弱,不久他就患了风湿病。虽经多方求治,仍未见效。后来他听说习武可以祛病,遂产生了拜师学武的念头。经人介绍他随当地名师刘子源始学秘宗拳。几度寒暑,一番苦练,他的腿疾全好了,而且练就一身功夫。
学无涯,功无息。李经梧壮年后学成染织手艺,常经商往来于塞北江南。视野的开阔,使他深造的决心益坚。四十年代左右,他定居北京,辗转拜在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、太极名家赵铁庵门下。由于李经梧人品好、悟性高,故深得赵师喜爱,数年中尽得其传。这期间,他虽已小有所成,却虚怀若谷,转益多师,又曾先后问业于太极名家杨禹廷、推手名家王子英(王茂斋之子)。
那时,由于历史的原因,师傅传徒比较保守。即使是入室弟子,也是“修行在个人”。李经梧用他的汗水和聪明很快在同门中成为佼佼者,并在太极拳界与当时俊彦孙凤秋、王培生等被人称为太极太极“五虎上将”。
后来,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发科至京授拳。为广采博收,期于大成,李经梧不存门户之见,复慕名拜师陈发科从学陈式拳。几乎每周他都用车接陈师至家住一、两天(此称教馆),朝夕与师请教技艺。陈师艺高手快,众所周知,但他不善讲解,所以学者往往难窥其奥。李经梧用心体会老师口授身传,功夫精进,故殊为陈师器重。当时,李经梧老师细细咀嚼吴式拳之柔化与陈式拳之刚发,溶化上手,堪称善学,声誉渐噪燕京。
建国后,李经梧又潜心研究国家体委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改编的太极拳套路。1959年,在国家体委主持下,由李经梧表演拍成《简化太极拳》科教片发行全国,倍受好评。六十年代初,东北名拳师李天池来北戴河学习气功期间,又与李经梧切磋拳艺。李天池将武术大师孙禄堂所创孙式太极拳相传,而李经梧则将陈式拳回授。
60余年来,李经梧习武不辍,不管境遇顺逆,他都无间寒暑,不舍晨昏;精研细揣,深秋通化。他把所得太极功夫证于拳理、研于生理,验于较技;取吴式巧密柔化之功;聚陈式缠丝刚发之力;掺杨式圆满舒放之长;揉孙式开合活步之妙,集而成之。
尽管李经梧自1957年后即退出赛事,不求闻达,远于名利;但他高深的功夫,端正的人品,还是不翼而传。
柔化刚发 恭接八方手
“山以虚则能受润,心以虚则能受人”。李经梧习武迄今多经名师门派,会友比武,但他从无门户之见。尽管艺高技精,绝不以武欺人,更不擅自我张扬。倘不得已与人交手时,他亦以艺赢人,以德服人,总是点到即止。在他的人生记忆里几无争勇斗狠之举,表现了一个武术名家的高尚品德。
李经梧对于太极拳法的各种劲路运用娴熟,早在壮年就身手不凡。其推手听力之微灵、发力之脆大,堪称鲜见。
1962年,河北省医学界专家团来疗养院修养。时有一医院的外科主任,颇有些功夫,曾与诸多名家推过手,特提出与李经梧一试。彼此相接,李经梧只一伸手,对方就被“封”住不能再动,此时如李微微一放,对发将倾跌出去。但李经梧却就此收手。当时这个主任表示十分佩服李经梧的“听劲”功夫。事后徒弟们问及为何不“放人”,李师笑答:“人家练得不错,与我交手输了,心服则已,非难堪于人做什么?!”
1985年12月的一天上午,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体疗室内一片喧哗。人群中一个壮年人正与李经梧较技。刚一接手,李老师就“听”出对方十分“懂劲”,因他用力含蓄、若有若无。李经梧只得主动“问劲”引对方使力,果然,围观者尚不知怎么回事,壮年人已经仆地而倒。原来,这位日本拳师叫高桥贤,专习形意、八卦、陈式太极拳。此刻他仍不服气,脱去羽绒上衣,再次出拳击向李经梧,其拳势之刚猛令人咋舌。李经梧舒臂“抨”住来手,随之转腰一化,使出太极拳“四两拨千斤”之功法,一下又将日本客人发出数尺倒地。被李经梧精湛功夫折服的高桥贤伸出拇指连声称赞:“真是好功夫!太极真功仍在中国。”
品格高尚 心轻千金利
李经梧人品端正,重义轻利是有口皆碑的。他平生从师较多,但不管对于哪位前辈都是恭敬有加,情如父子。陈发科老师晚年生活景况不好,李经梧出面组织“首都武术社”,特让陈师(还有胡耀贞)任社长,自为教练,主要是为了有些收入维持陈老师生活,其拳拳之心可鉴。
李经梧是旧时代过来的人,但他没有封建意识,更没有沾染陋习。近年来,许多武坛俊彦新秀,虽已名成功进,仍纷纷拜师求教,深受学生们的敬佩。
一个曾经跟李经梧学过拳的人,现已去瑞典继承祖业,是一家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。1984年,他特意来邀请李经梧去瑞典授拳,并有丰厚的待遇。但李老师婉言谢绝了:“我年事已高,教不了了……。”果真教不了吗?不。自1959年秦皇岛市委与国家体委、北京市总工会文体部协商,请调他到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任拳师以来,他勤勤恳恳,皓首经年,为普及推广太极拳运动不遗余力,何曾说过一个“不”字?即使在那动乱年月,不能公开练拳授艺,他不是也在偷偷地“运转阴阳”,打拳教徒吗?在30年的漫长岁月里,他对疗养员教拳百问不烦,仔细认真,一式不明,反复示范。现在虽然退休了,他仍每周去院里辅导3个半天,来往步行,不知疲倦,何曾说过一个“不”字?“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”。从这件事上,我们似乎可以感到一个老武术家轻名远利的“浩然之气”!
功传德教 仁布后来人
李经梧作为我国武术界宿老,建国初已声誉卓然。1956年他参加北京市武术运动会一举夺魁,获太极拳第一名;同年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武术运动会荣获金牌奖,并被评为优秀运动员。从此,他正式退出赛事,一心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工作,被国家体委安排在中央一些单位及群众团体教练 太极拳、械。还兼任过北京市武术队、北京市业余武术学校教练,并多次出任过全国武术比赛的裁判和第一届全运会的武术裁判。
自五十年代末携眷来到北戴河海滨,他又在太极拳的医学研究与气功疗法的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。多少慢性病患者在他的指导教授下,习练太极拳得以重返工作岗位。辽宁大学教授李汉超原患严重神经衰弱症,彻夜难眠,苦不堪言。自1963年随李宗梧学拳后,才有恢复了生命的活力,渐渐迷上了太极拳。只要有机会,他总是专程到渤海之湾来请益。现在他能连续工作十几小时,写作、授课、指导研究生。一封封感谢信像鸿雁一样传递着人们对李经梧的感激之情。
李老师严于律己,善于教人。他课徒较严,首重武德。经常告诫徒弟们不要搞门户之见,不要背后议人短长。他说:“练武之人口德和手德最重要!不要恶语伤人,更不要恶手伤人。”他特别提出要尊重老前辈、老拳师,不可逞能好胜,自满自矜。对徒弟他一视同仁,发现缺点,毫不客气地批评。李经梧在研究继承、整理发展古代文化遗产武术上也花费了不少心血。1957年,他曾受国家体委委托与武术界名人唐豪、李剑华、李天骥、顾留馨、陈照奎等一起编写《陈式太极拳》一书。1960年,他又把多年秘不外传的《太极拳内功》练法著述成书,几经修改于1986年正式出版发行,倍受欢迎。1964年,他还就太极拳学术问题撰文,澄清了一些混乱观点。
李经梧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尊敬。他曾被选为河北省三、四、六、七届人大代表;秦皇岛市政协常委;河北省武协委员;秦皇岛市武协主席;河北省运动医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;省气功协会理事;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……前不久,他又接到了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聘他为学部委员的聘书。联系起李老师的品德技艺,我们不禁想起了《太极拳经》里的一句话:“仰之弥高、俯之弥深”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