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节 武术 《摘自杭州市志》
杭州原无自创的拳种门派,流传的大多来自外地,总体尚南拳,拳势多以上肢、肘为主,膝为辅,脚少肥短,需地不广,俗称“拳打卧地虎”。 南宋建炎元年(1127年)宋室南迁后,以岳飞、韩世忠为首的爱国将领及不甘心向金兵屈膝的部分军民,奋起习武,一时武风炽盛。宋高宗的皇后吴氏常戎装侍奉皇帝身旁,还常亲率嫔妃宫女练武。绍兴二十六年(1156年),朝廷在临安设立武学。淳熙七年(1180年)又设“武举绝伦从军法”,规定学武之人可以直接经武考取功名,从军升官。南宋共出现二十七名武状元,其中周师、刘必方、杨必高三人为杭州人。其时,皇宫中还专设相扑营,成员一百二十名,称内等子,内又分教练、管押与预备队员。规定三年一次当殿考试相扑,优胜者除得大量物质奖励外,还可“发诸州道郡军府,充管营军头”。在临安护国寺南高峰露台,曾有由“诸道州郡膂力高强,天下无对者”参加的全国性相扑大赛。城内还有专门用来表演相扑的瓦舍二十余处。这样,宋朝立国之始订下的禁止民间组社、私藏兵器的禁律,在南宋时实际上已经废除。当时杭州的练武社团有角抵社、锦标社、射水弩社、川弩射弓社、英略社、马社(练骑马)等。另外还有城郊的巡社(农家子弟组成)、弓箭手(居民组成)、良家子(北方流杭子弟组成)等约二十余个练武团体。他们平日“执弓荷锄,仗剑巡步”,边劳动,边练武,随时能应召杀敌。北方被金侵占区的大批难民来杭,也带来了北方流传的一些拳种和器械,它们与原来流传于杭州地区的南派拳种相融汇,使杭州成为当时南北拳种交汇的中心。宋末元初,少林拳术逐渐衰落。其时少林寺住持觉远(浙江严州即今建德梅城人)得前人留传之法,变散式为整式,将罗汉十八手发展成七十二手,变化益增。他仍以未臻绝诣,乃改装外出求师。至陕,谒兰州李叟,又经李叟介绍转赴洛阳,谒白玉峰于同福寺,朝夕求教。李叟与白氏感他之诚,遂同归少林。觉远得此二人之助,技艺猛进,将各路拳法融会贯通,使少林技击增至一百七十余手,分龙、虎、豹、蛇、鹤五式,即今之五拳。少林拳术自此宗法为之一变,成为技击之绝学。他还注重武德,订立“少林戒约十条”约束僧徒。明时,戚继光驻浙统兵抗倭,在浙江大量训练抗倭军,并著有武术著作《纪效新书》,对杭州地区的武术流传有一定的影响。陈元赟,杭州人,少年时曾在河南少林寺习武。天启元年(1621年),随明朝官员赴日本,先后在名古屋做尾张藩主德川义直的门客,后移居江户国正寺收徒授拳,为“日本中古柔术之祖”三浦义展、福野正胜之师。陈后死于名古屋,日本起倒流和古道研究会在东京立碑,碑文中说:“拳法之有传也,自投入明人陈元赟而起。”清宣统三年(1911年)辛亥革命前三个月,浙江反清人士在杭州成立国民尚武会。民国18年(1929年)7月,浙江省国术馆成立,省长张静江为馆长。同年,国术游艺大会在杭州举行,以中央国术馆为主的全国武林高手云集杭州,举行为期一周的比赛。此后,不少好手留在浙江省国术馆和十大教练站教武术,一时杭城习武之风大盛。苏景由主持的浙江国术馆邀请太极拳传人杨澄甫、武当掌门高振武、“铁腿”刘百川等武术名师,来浙任教,使浙江成为武林高手荟萃之地。当时十大国术教练站是:三圣巷所(汤鹏超主持)、官巷口枝头巷所(刘金声主持)、吴山所(韩庆奎、蒋玉坤等主持)、仙林寺所(朱强等主持)、南班巷酒业会馆所(奚成甫主持)、社坛巷所(谢茂林等主持)、琵琶巷所(如修和尚主持)、道院寺所(张士贤主持)、笕桥南星桥所(朱孔武主持)、油竹桥财神殿所(朱元江主持)。杭州被日军侵占后,日伪政权“中央秘书长”褚民谊于民国29年(1940年)10月发起成立“太极拳操讲习会”。同年12月,武术界人士冯斌、阮奉天、王志华等发起组织杭州国术研究会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武术作为劳动群众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得到迅速发展。1957年,国家体委公布统一的武术套路。此后在青少年中推广的多为规定套路,民间则仍以传统拳种为主要内容。1983年7月,为系统发掘武术套路拳种,杭州市体委成立武术挖掘小组,对杭州地区的拳种、门派、传统套路以及隐散于民间的各派老拳师进行调查。调查发现,杭州地区的南北传统拳种有套路40余种,民间尚有65岁以上的各门派老拳师120余人,同时收集到武术古籍《江南经略》等100余篇,古代兵器70余件。调查中还发现,市区由于多年来南北交流,在南拳中已形成长桥大马,于迅猛中见灵活,于舒柔中带刚展的新特色,武术界称这种拳势为“南拳北打”;在郊县农村,则以传统南拳为主要门派,主要拳种有天罡、仙图、八仙等。80年代流传于杭州地区的拳种分述如下。一、南派拳种(械) 天罡拳(械)分建德天罡拳、富阳天罡拳、半天罡、地煞拳、五虎拳、铁帚拳等流派,主要流传于建德、桐庐、富阳等县。还有器械套路连环梅花棍、青龙棍。杨家拳分杨家拳、杨家南路,前者流传于富阳、建德、桐庐、临安、余杭,后者流传于淳安县。另有兵器套路杨家枪。金锁拳(械)分四门金锁、六步金锁、六步金双、双蝴蝶四门派,流传于建德县的寿昌、梅城。八仙拳(械)分八仙拳、醉八仙、梅花八仙、小八仙四小类,分布于市区、淳安等地。另有八仙剑、档棍兵器套路两种,前者流传于市区,后者曾为北宋方腊率部起义时使用,流传于淳安一带。黑虎拳(械)分黑虎(甲)、黑虎(乙)、黑虎捶、大黑虎、飞虎拳、三前拳六个流派,流传于市区及萧山、余杭。步拳(械)分三步拳、四步(甲)、四步(乙)、五步拳、七步拳数种,流传于桐庐县。南罗汉拳(械)分罗汉神功(一)、罗汉神功(二)、大罗汉(甲)、大罗汉(乙)、小罗汉(甲)、小罗汉(乙)、罗汉十八手(甲)、罗汉十八手(乙)等支派,分布于市区及余杭、临安、富阳、桐庐。醉拳(械)称南醉拳,市区及七县均有流传。内功拳(械)分达摩内功拳与禅功拳两种,流传于市区。洪拳(械)有大洪拳(甲)、大洪拳(乙)、小洪拳三派,流传于市区及余杭、萧山、临安等地。内家拳(械)有六路、十段锦、五行拳三种。另有内家拳斧法,流传于富阳一带。兵拳(械)又称南兵拳,分布于市区。另有兵器套路四明长剑、刘将军刀、徽州枪、前八路枪、后八路枪、铁连钩六种。太祖拳(械)或称太祖长拳,有甲、乙两种,分别流传于市区、富阳。另有兵器套路蟠龙棍,流传于富阳。梅花拳(械)分梅花桩拳,流传于桐庐,另有兵器套路梅花刀、梅花剑均流传于市区。栏手拳(械)分操拳(一)、操拳(二)、翻拳(甲)、翻拳(乙)、炮拳一路五流派;另有兵器套路春秋大刀,流传于市区。南少林拳(械)流派较多,分别流传于市区和各县城乡。其中有杨舅拳(富阳场口一带)、金枪手拳(富阳)、林冲三十六式(富阳场口一带)、九跌十八滚(建德大洋一带)、白虎沙手(市区)、飞虹拳(临安板桥镇)、砸拳(建德寿昌)、百花错拳(甲)、百花拳(乙)(市区、富阳、临安)、蟒形拳(市区)、小金枪拳(临安)、拆手(临安)、连横拳(临安)、武松脱铐(临安青山乡)、宋江拳(市区、临安卢家山村)、钩骨拳(临安农村)。另有兵器套路青龙棍、青田棍、少林棍、连环梅花棍、双头棍、大四棍、铁钗(或称三尖钗)、钉耙、烟筒花、双铜、小丁枪、蔡阳刀、板凳等十三种流行于市区及七县。二、北派拳种(械)太极拳(械)分陈式、杨式、吴式、孙式、武式五种,还有双人对练的推手、散手、陈式散手(乱踩花)等,流传于市区及七县。另有市区沈家桢自编的行功太极、神功太极、武光太极。兵器类流传的有杨式太极剑、吴式太极剑、吴式太极刀、太极扎杆单人、太极扎杆双人、平园沾贴、武当对剑等。形意拳除劈、钻、崩、炮、横五种拳法外,另有形意连环拳、形意八式拳、十二式拳、四把拳、杂式捶、连珠炮捶等多种形式。流传于杭州地区的兵器套路,有形意剑、形意连环剑、三才剑、形意连环刀、连环炮、形意大十六枪。八卦拳分子禄堂八卦拳、龙形八卦掌、尹氏(福)八卦掌、客樵八卦掌四个主要流派。另有杭州何长海自编选的少林柔身八卦掌,以及供对练的八卦散手等。器械有八卦剑、八卦刀、地趟双刀、判官笔等。太乙拳(械)分布于市区及各县,有太乙基本式(甲)、太乙基本式(乙)、金刚拳、太乙十三式等流派。器械流传的主要是缠丝单刀(甲)、缠丝单刀(乙)、缠丝双刀(甲)、缠丝双刀(乙)、八十一式太乙纯阳剑、太乙十三剑、太乙剑、太乙枪、金刚棍(甲)、金刚棍(乙)等。查拳(械)分布于市区及各县,有一路母子拳、二路行手拳、三路飞脚拳、四路升平拳、五路关东拳、六路埋伏拳、七路梅花拳、八路连环拳、九路摆尾拳、十字串拳十个主要分支。另有杭州拳师自己编创的一路、二路查拳。兵器种类有查刀、查枪、五虎擒羊棍、昆吾剑(甲)、昆吾剑(乙)。华拳(械)流行于市区,有一路华拳、二路华拳、三路华拳、四路华拳四个小类。炮拳(械)流传的有三路炮拳、炮拳两个小分支。红拳(械)流传的有大红拳一路(甲、乙)、大红拳二路(甲、乙)、小红拳(甲、乙)、红拳小架(甲、乙)等分支。弹腿又称潭腿(械),流传的有十二路、十路两种。八极拳(械)流传的有八极大架、八极小架、八小极新架三种。螳螂拳(械)有七星螳螂拳、罗汉螳螂拳(甲、乙)、螳螂拳五十六式四个分支。劈挂拳(械)在市区流行的有劈挂开山刀刀法。通臂拳(械)流派较多,杭州地区流传的有通臂二十四手、通臂二连手、少林通臂三种。猴拳(械)有北式、南式两种,均流行于杭州地区。另有单独的猴棍套路。翻子拳有七十势与三十三势两种在杭州地区流传。六合拳流传的有迎面六合、迎面炮拳、韦驮六合拳、六十三势六合、二十四势六合等分支。另有六合刀、六合枪、六合对棍三种器械套路。迷踪拳又称燕青拳,流传于市区及七县。有燕青拳、燕青架(甲、乙)、秘宗架、燕青查拳(甲、乙)、秘宗拳、秘宗练手拳等小分支。另有燕青剑、迷踪剑、燕青四门刀三种器械套路。北罗汉拳(械)有罗汉拳、鸳鸯腿功、罗汉神打法、罗汉神打拳、对练四个小分支流传于市区及各县。地趟拳市区有人练,但人数较少。峨嵋拳(械)在市区流行的有峨嵋缠综拳、峨嵋拳两类,另有峨嵋棍、峨嵋大刀、峨嵋双钩、峨嵋刺、峨嵋钩镰刺十二势五种器械及套路。鹰倪拳(械)流传于市区的有五十式与五十四式两种分支。北少林拳(械)分布杭州地区的流派较多,有练步拳、三十八势功力拳、三十六势功力拳、少林钩拳、开门拳等。另有何长海创编的综合拳、活拳。意拳又名大成拳,在市区流行。捷拳在市区流行。擒拿拳流传于市区及余杭、富阳、临安、建德等县。有头部、颈部、肩部、腰腿部、臂腕部、手指部、阴腿脚部八部擒拿法 , 另有擒拿对子套路、循经指穴拿法等。